- 杨孟禹;张筱泽;向斌;
统筹经济与环境协调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与以往研究不同,从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交互视角切入,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将城市环境信息公开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整合匹配2004—2022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和企业方面的宏微观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系统考察环境信息公开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环境信息公开能显著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且存在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政府、企业、公众行为交互下更高效的环境治理、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更完善的供需体系是环境信息公开影响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传导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对特大以及上城市、环保重点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2025年04期 No.239 12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茜;李敬一;温村;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虚拟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虚拟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虚拟集聚有利于碳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下,虚拟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呈现“先增后减”的非线性的“倒U形”特征。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虚拟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较强。地区发展动能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信息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更高及环境规制强度更大的地区,虚拟集聚对碳生产率提升的促进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虚拟集聚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促进数据要素流动、改善创新要素配置以及提升信息化水平来实现。基于此,从持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速流动、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等角度提出提高碳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2025年04期 No.239 136-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德山;刘嘉豪;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绿色低碳理念与现代工业融合的关键载体,是城市实现减污降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基于2006—2022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污染物和碳排放水平,即对城市有显著的减污降碳效应,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减污降碳。此外,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城市的减污降碳效应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的差异而具有显著异质性,在经济发达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其减污降碳效应更为显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推动传统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2025年04期 No.239 14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